不做MCN的短視頻平臺活得下去嗎

  你上一次錄抖音是什麽時候?

  今年3月的一場發布會,抖音把產品願景更新為“記錄美好生活”;也在接下來的幾個月時間裏,成為微信之外搶占用戶時間的最強勁產品。

  但,刷抖音越來越上癮,拍抖音卻好像越來越難了——bytheway,上一個風口“視頻直播”時代你是不是就有過相似的焦慮?

  抖音“高高在下”

  “中毒初期”的大多數人,一定會時時產生分享的沖動——“好想拍抖音啊。”

  而這樣的沖動,通常會以一隻貓/一條狗或眼前的美食視頻作為開始,以“明明是一樣可愛的狗,為什麽沒人給我點贊”這樣的迷思作為結束。

  對於普通用戶來說,播放量是一個殘酷的數字,尤其當微信阻止了抖音導入關係鏈的行為,這意味著你拍的視頻失去了來自親友的“保底”熱度。

  在抖音的花花世界裏,“想紅”的你會很快失去拍攝、分享視頻的動力。有人曾在豆瓣小組中發出這樣的困惑,

  “大家看完抖音以後,會有巨大的空虛感嗎?”

  雖然一個接一個有趣的短視頻讓人刷上幾個小時停不下來,但放下手機之後,好像任何有趣的內容也想不起來。這真是一件讓人悲傷的事……

  無法回避的是,抖音早就成了“短視頻版的微博”,這在抖音選擇扶持費啟鳴、張欣堯等網紅並與快手爭奪流量之初,就已經決定了如今的命運。

  抖音改變了很多人的娛樂方式,陪你度過了許多寂寞時光,但經過幾次嘗試後,你失去了用它“記錄美好生活”的沖動。

  隨著“抖一下”的熱浪席卷而過,留給短視頻平臺們的問題是:即使無法成為網紅,如何讓用戶養成用視頻記錄和分享生活的習慣。

  平淡無奇的日常值得記錄嗎?這也正是走向中心化的短視頻社區們越來越難以回答的。

  我們從內容創作本身去看待短視頻,從刷微博娛樂,到刷映客娛樂,再到刷抖音娛樂,從圖文到(配有固定樂曲)的短視頻,形式變了,但內容的屬性沒有改變;你的驚嘆/點贊/哈哈哈哈哈哈哈,沒有變。

  相比長視頻,短視頻靠“降維打擊”贏了一局。

  但在抖音野蠻生長的這兩年中,用戶並沒有從一個觀看者變成創作者。誰又能帶來真正的改變?

  “Vlog第一人”

  普通人的日常生活,有什麽值得拍攝和分享的?

  在CaseyNeistat拍攝的係列短視頻成名前,這個問題一直得不到肯定的回答。

  CaseyNeistat先生拍攝的短視頻被稱作Vlog(鈦媒體註:video-blog的簡稱,較為準確的翻譯是視頻日誌),他是在油管上走紅的一位視頻博主,用短視頻展示他的生活片段。Casey曾在YouTube上上傳了600多期視頻,擁有近1000萬的訂閱者,視頻累計播放量16億——遺憾的是,這個Vlog在2016年宣布停更。

  這位Vlogger吸引了大量的模仿者來創作類似的視頻播客。

  而Casey的斷更,卻讓他的模仿者們懷疑:雖然具有風靡全球的能量,但Vlog的生命周期,可能真的不長。

  停更一年多後,2018年4月,Casey通過一條視頻宣布回歸。在這條視頻中,他對於一年多前的“退出”做出了解釋:自己需要跳出來看清楚自己所處的位置。

  如今,Casey在百老匯租下了新的工作室。如同所有的連續劇那樣,由Casey導演並主演的電影“續集”開拍了,不同的是,他所有的故事都無限接近真實。

  從每天的時間管理、家庭生活、到外出旅行的一切瑣碎事都是Casey的拍攝對象,他本人看起來就像你在紐約街頭看到的路人,隻不過在用短視頻分享著他的所見所感及生活方式。

  CaseyNeistat,把生活拍成電影的Vlogger

  在某一期視頻中,Casey分享了他個人的拍攝經驗,

  “對於Vlog來說,設備隻是工具,Vlog如同小說和電影,最重要的是你的故事。”

  對於早年間曾與HBO簽約拍劇的Casey來說,視頻拍攝是他的專長;而Vlog可能隻是剛好適合他的表達方式,不可能人人都能變成下一位Casey。

  但Vlog至少可以向大眾證明:抖音平臺們安利給用戶的花式拍攝法隻是“套路”;“個人生活”或許才是最好的記錄素材,原創短視頻的真正魅力,其實在於“忠於生活”和“反套路”。

  Vlog的中國版圖

  Vlog的影響力已經蔓延至中國。證據?

  這幾位博主@大概是井越、@cbvivi、@你好-竹子已經接到不少廣告贊助;以及一閃APP的創始人飛豬(@flypig)在產品中為Vlog開設了專區。

  @大概是井越在微博上發布的Vblog。目前他在微博擁有53萬粉絲

  作為Vlog在中國的試水者,在微博擁有51萬粉絲的井越曾在接受三聲(ID:tosansheng)的采訪中表示,微博在原創上重復度高,“Papi醬”和“戲精牡丹”在本質上沒有差別,他們都是提取大家熟知的一些典型性格,並加以誇張和模仿,通過激發觀眾的“感同深受”來提高轉發——社交媒體中,內容產業的一貫套路十分奏效。

  而井越本人,則希望“在遠遠沒有飽和的國內原創領域內有所突破”。

  如果說抖音這樣的平臺適合的是有著好看皮囊的表演型網紅,一閃、貓餅等小眾社區則更像是創作型博主的試驗田,鼓勵大家不斷探索短視頻的內容邊界。

  在廣告片中,一閃打出的slogan是“成為創造者”。

  跟Vlog有關的最新動態則來自視頻拍攝應用VUE。7月5日,視頻編輯工具VUE也上線了社區功能。VUE團隊在接受鈦媒體采訪時表示,“VUE想培養普通人用視頻記錄分享生活的習慣,並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,堅持去中心化。”

  在VUE的社區,分享生活小事成為一種主流

  美食、旅行、攝影,在VUE的社區,你看到的是普通人分享生活的圖景,還有為數不少的博主,為自己的視頻打上Vlog的標簽,舉起鏡頭,向你展示他生活中的一個個細節。

  社區上線前,VUE已經積累了6000萬用戶,官方表示“日活百萬”。VUE決定上線社區產品的一個最直接的原因是,

  用戶習慣把視頻發到朋友圈,但圖文占主流的朋友圈並不是一個適合欣賞短視頻的地方。

  朋友圈是離普通人記錄生活最近的地方。

  VUE團隊通過平臺數據看到的趨勢是,越來越多的人會在朋友圈用視頻分享生活。“即使不能成為網紅,普通人的生活是值得被記錄的”,VUE對我們開頭提出的問題給出了答案。

  背後的邏輯正如VUE的投資人、九合創投投資經理袁語提到的,“我們認為人們未來會像拍照一樣用視頻來分享生活,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。現在未知的是,到底誰能讓用戶完成這個動作。”

  唯一能夠確定的是:Vlog版的抖音不會出現,機會屬於從產品定調上就另辟蹊徑的團隊。

  但目前,Vlog這樣的表現形式,仍要依靠微博這樣的大眾社交媒體才能實現商業閉環。作為工具型產品獲得成功的VUE,想要走出小眾,成為一個真的讓大眾“記錄生活”的社區,還有很長的路要走。(本文首發鈦媒體,采訪、作者/宮赫婧,編輯/蔥蔥、張遠)

Komentariši